良好的記錄至關重要,特別是母豬和公豬的使用記錄。而使用混合精液有助于提高人工授精的成績,但無法確定與單頭公豬有關的問題是一個明顯的缺點。
一般因素
(一)“感覺良好”的因素
這是一個很難定義的術語,但是任何看似遭受虐待或應激而不是感到舒服和滿足的豬很容易表現出較差的生產性能。
在窩產仔數問題上,“感覺良好”的因素對即將作為種用的青年母豬和在經產母豬的配種后階段特別重要。生產者應該對他們的種豬進行應激、焦慮和舒適感評估,尤其在這些生產階段。
飼養員應該能夠分清配種前和配種期間的刺激和應激,配種一旦結束,要盡一些可能給母豬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使它們安靜下來并感到舒適。
刺激可以促進生殖激素分泌。而應激會抑制激素分泌/使激素失效。
(二)每頭母豬每年所耗工時過少
經驗表明,對種豬花更多時間的飼養員(特別是除新手外的經驗豐富的飼養員)能擁有更好的窩產仔數。對飼養員每年應該在母豬身上貢獻多少工時這一問題,很難給出一個最低的數量,但是建議最少在20h左右。一些規模大的養豬企業,考慮到規模經濟,花費的時間只有區區10h或甚至更少,但是這些企業的生產性能指標并不高,即使認為有“足夠多的”利潤。
在窩產仔數少的中小豬場,主要的人工問題是把時間花在緊急維修和預防性維修上,占用了本該用于配種、分娩或者充分衛生保健上的時間(見下表)。專家的協助/聘用合同工可能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在過去的4年,筆者對7個國家的大約56家豬場進行了有關工時分配的調查(見下表)。
豬場哪些導致母豬我產仔數低的因素,該如何解決?
(三)缺少豬獸醫專家的建議和現場指導
疾病,特別像低毒力病毒引發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又稱藍耳病)等疾病可能成為窩產仔數少的原因。所有豬場無論其規模大小,都應該經常性邀請豬獸醫專家來場指導。在筆者的記錄里有幾個發病水平下降的案例,凈收入普遍增加了20%以上。然而,獸醫服務時間僅增加了4%的獸醫/治療成本,另有5%的成本增加在預防措施(藥物、疫苗、衛生保健產品)方面,回報率為20÷9或者2.2:1。在這些案例中基于產活仔的窩產仔數平均提高了0.9頭/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