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合理組群
肥育仔豬要按雜交組合、體重大小、體質強弱、采食習慣相似的原則分群。這樣能形成良好的群居秩序,避免強奪弱食,肉豬長得快,長得整齊。如果把不同雜交組合、體重參差不齊的仔豬棍合編群,就會出現互相干擾,強奪弱食的現象,霸道、體大的個體可能長得過分肥胖,溫順、體小的個體生長落后甚至變為僵豬。
組群后要一竿子養到底。除個別病弱個體剔出另圈優厚飼養外,群要保持穩定,經常拆群、并群會影響增重。一般來說,豬群梅重組一次,由于要重新經過相互咬斗較量建立新的位次關系,一周內很少增重。
確實必要并群時,要把較弱的豬留在原圈,把較強的豬并進去,或把較少的豬留在原圈,把豬多的群井進去;或將兩群豬并群后趕入另一圈內。并群最好在夜間進行,并加強管理,盡量減少咬斗現象。
2、調教
豬在新合群或調入新圈時,要及時調教,以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這樣,可簡化日常管理工作,減輕勞動強度,保持豬舍清潔、舒適。
調教要根據豬的生活習性進行。豬喜歡臥睡,在適宜的圈養密度下,約有60%的時間躺臥或睡覺。豬一般喜歡在高處、圈角黑暗處、木板上、墊草上躺臥,熱天喜睡于風涼處,冬天喜睡于愁暖處。豬排便也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多在洞口、門口、低處、濕處、圈角排便,在喂食前和睡覺剛起來時排便,在進入新的環境或受驚嚇時排便較勤。要根據豬的這些習性,進行調教工作。
調教成敗的關鍵是要抓得早,豬群進入新圈立即開始調教。重點抓兩項工作。第一,防止強奪弱食。在豬新合群或調入新圈時,要建立新的群居秩序,為使所有的豬都能充分采食,要備有足夠的飼槽和水植,對霸槽的豬要勤趕,使不敢靠近飼槽的豬能得到采食槽位,經過一段時間后就會養成分開排列、同時上槽采食的習慣。第二,使豬吃食、睡覺、排便固定地點,保持圈舍干燥清潔。豬調入新圈前,要事先把圈欄打掃干凈,將豬臥睡處鋪上墊草,飼槽放入飼料,水槽裝上水,并在指定排便處放上少量糞便、潑點水,然后把豬趕入新圈。個別豬不在指定地點排便時,要及時將其所拉糞便鏟到指定地點,并結合守候和勤趕,經過三五天就會養成吃食、睡覺、排便三角定位的習慣。
3、圈養密度與群的大小
圈養密度過大、每群豬數過多時,由于豬間沖突增加、群居環境變劣,會影響肥育效果(表11、12)。
兼顧充分利用豬欄面積和飼養效果兩個方面,圈養密度以每頭肉豬占0.8~1.0平方米為宜。群的大小,在固定于圈內飼養的條件下,以每群10~20頭為宜,在舍內養、舍外排糞的密集飼養條件下,每群不超過40~50頭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