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國新辦就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在回應有關處理生豬養殖污染問題時,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提到,現在豬的存欄量應該說有一點減少,但是總體還是穩定的,存欄量和出欄量加在一起,全年大概在12億頭左右。
他還提到,在生豬的規?;B殖方面,500頭以上的規?;B殖已經占到接近一半。(規?;B殖)的好處一是控制疫病方便,二是治理糞物也方便。
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回應,處理生豬養殖污染問題很重要。農業部在這方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主要在四個方面做文章,目的是處理好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第一個是“禁”,在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地區,包括一些教育、科技園區等,劃定禁養區。國家有明確的政策,農業部和有關部門也出臺了技術指南。
第二個是“限”,對南方一些水網密集、養殖量比較大的地區,承載力不夠的地方禁限養。
第三個是“轉”,把生豬養殖向環境承載容量較大的地區轉移,如到東北地區,那里有玉米,土地也比較多。
第四個是“治”,采取生態養殖、資源化利用等方式治理畜禽糞便、治理環境污染。通過這四個方面能夠處理好生產發展、保障供應、環境保護、生態友好的關系。
葉貞琴說,從目前來看,東北容量環境比較大的地區,接納了南方水網地區不少的生豬養殖。這個可能是一個趨勢。
在禁養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一禁了之,必須科學劃定,嚴格控制禁養范圍,維護好農民利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