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我們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種權宜之計,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必須徹底改變用疫苗來治療疾病的做法。在集約化養殖的條件下,最終減少或終止某些疫苗的接種才是我們的理想目標。做疫苗過多可能嚴重影響豬的生長速度。疫苗接種的總體原則是:同種或不同種疫苗接種的次數宜少不宜多;同種或不同種疫苗接種的時間間隔宜長不宜短;豬只疫苗接種的時間宜晚不宜早(盡量避免使用超前免疫,防止免疫麻痹的產生)。切記,在養豬業中,最佳的免疫當屬風土馴化,并且絕大多數的病原微生物是可以風土馴化的。在充分理解疾病的流行病學規律之后,馴化的思想必須貫穿于整個養殖環節的始終。

二、疫苗接種所引起的正常的副反應
疫苗接種的副反應極少見,且大多是輕微的。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般反應: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般不會造成生理和功能的障礙。接種后24小時內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個別伴有體溫升高、惡心、嘔吐等全身反應。一般反應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持續1~2天可自行消退。
異常反應:是動物在接種后發生的與疫苗接種有一定聯系、達到需要診治程度的綜合征。這類反應臨床癥狀比較嚴重,應及時發現并進行對癥治療和搶救,否則會造成嚴重后果。
三、當前,養豬業使用疫苗現象的反思
1養豬業從業者的無知。由于絕大多數的養豬業從業者并非專業科班出身,所以,聽到個新名詞就感覺有道理,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2嚴重疫情造成的養殖戶的恐慌心理。這個時候,許多的豬場不是在給豬打疫苗預防疾病,而是在給作為養豬戶的人找心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