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特別是盛夏時節,我市氣溫基本上維持在30~35℃,且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維持在33~37℃,最高氣溫可達38~40℃,這對于任何豬舍養豬都是不利的。對于沒有按照標準發酵床豬舍的規格來設計的豬舍,發酵床的功能將會大打折扣。例如豬舍頂棚的設計中并沒有增加隔熱層,不能有效地阻隔酷熱太陽對豬舍的輻射和加熱升溫,從而導致豬舍內氣溫快速上升;如果豬舍沒有天窗、地窗等通風設施,空氣不流通,舍內就會就像蒸籠一樣悶熱,還可能導致豬舍內溫度比外界更高,由于豬舍通氣不良,豬舍內氣溫達到30℃以上,而發酵床表面溫度本身會在20~25℃之間,這樣會導致氣溫遠超出發酵床的床面溫度而對發酵床的床面進行反向加熱,迫使發酵床床面溫度升高,加之有的發酵床本身散熱不好、空氣對流難以形成,幾個不利因素疊加,使發酵床的正常運轉和良好效果大打折扣。
2、雨水
我市夏季多發雷陣雨、暴雨,如果圈舍窗戶沒有遮擋,會有大量雨水飄入發酵床,從而使發酵床的墊料水分過高,也會導致發酵床正常運轉受阻或,有的還會形成厭氧發酵,導致發酵床根本起不到正面作用。
3、飲水設備設計不合理
如飲水器噴頭朝內,沒有地下溝或邊溝排水設施,可能直接導致飲用水長期流入或濺入發酵床,引起局部水分過高,導致飲水部位及周邊墊料層的發酵不正常,進而影響整個發酵床。
4、天氣持續濕熱
夏季高溫高濕季節不僅溫度非常高,而且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也非常高,濕度經常超過70%,這樣的溫濕度條件無異于蒸籠。病菌在空氣濕度高于50%時傳播速度加快,在空氣濕度高于70%時繁殖速度也相應加快。在悶熱的環境里,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好豬舍,發酵床中的多余水分就不能以水蒸氣形式快速有效地逸散,豬只排泄的糞便就不能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時分解,導致有害菌或厭氧菌開始起作用,將舍內的排泄物分解成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導致環保受到影響。如果豬舍結構不利于空氣流通,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就不能及時排出圈外,就可能導致豬病只發病或生長速度減慢,經濟效果也大受影響。不同發酵菌種做成的發酵床的耐濕熱能力的差異也很大,有的發酵菌種因菌種活力不強、休眠能力差,在制作發酵床開始時就需加水使濕度達到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