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每年春節之后的3月份是豬肉消費淡季,價格本應下降。但是今年3月以來,我市豬肉價格卻開始起飛。
近期,記者走訪我市一些菜場及超市了解到,臺州市區帶皮豬肉的價格已經上漲至13元/斤,全精肉價格每斤15元左右。
4月17日和23日,國家農業農村部兩次舉行發布會,都傳達了豬肉價格下半年將上漲70%的信號。
那么,作為非生豬產區的臺州,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將會有怎樣的走向?
一季度臺州生豬存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5%
豬肉價格的漲與跌,市場的供需關系起關鍵作用。
記者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我市生豬存欄量及出欄量下降。雖近期生豬價格上漲快速,但受疫情影響,我市生豬養殖戶為降低風險,對生豬補欄的決策較為謹慎,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數持續減少,導致近期我市生豬出欄量緊張。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產業科了解到,目前我市生豬存欄30萬頭,一季度生豬存欄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5%,出欄量下降29%。
同樣減少的還有我市生豬養殖戶的數量。據相關統計,我市50頭以上養殖戶現存489戶,而去年同期則有596戶,減少了107戶。
“在我們聯合社,目前除了路橋、臨海和仙居的社員還有養殖,溫嶺社員的豬欄都空著不養了。去年我們聯合社生豬出欄還有15萬頭,今年估計6萬頭都不一定有。”臺州市臺聯九生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林春法告訴記者。
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產業科工作人員蔣才力分析,未來我市生豬存欄量還將繼續減少。“主要是養殖戶當前的信心不足,一方面非洲豬瘟疫病風險,當前還沒有防治的疫苗出來;另一方面環保治理常態化,養殖中小戶面臨的門檻提高,且養豬行業投入高、風險大,在這次疫病發生退出了不少,還在養的也不敢擴大規模。行業整體處于觀望的狀態。”
而非洲豬瘟疫情的風險是造成養殖戶養殖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豬肉價格下半年或將進入“2”時代
盡管近年來豬肉消費有所下降,牛肉、羊肉和雞肉等逐漸分擔一部分豬肉消費占比,但在市民生活中,豬肉仍是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剛需肉類。
針對此前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會上,有專家稱豬肉價格下半年將上漲70%這一情況,林春法說:“按照目前的情況看,下半年漲到20元一斤,完全有可能的。”
“在養殖行業恢復信心之前,豬肉價格有可能漲到較高的水平。因為疫情是全國性的,臺州豬肉很大一部分依賴省外供應。”蔣才力說,“如果疫情能穩定控制,養殖戶重新有了信心,生豬養殖行業就能很快恢復。”
雖然當前生豬養殖行業風險重重,但對行業未來發展,我市生豬養殖戶卻是信心滿滿。
記者聯系采訪林春法的時候,他正在跟著相關部門領導到云南進行產業扶貧,計劃在當地建設7萬頭的規模養豬場。
林春法告訴記者,不少臺州生豬養豬戶正在探索養殖產業“走出去”,除了云南,在我市對口合作城市吉林通化也有相應的生豬養殖項目。“這些地方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小,土地資源多,還有相應的政策支持。”